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、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

德育天地
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 021-67100588

微信二维码咨询

帕校“贤家长”谈育儿(八)

反思 ▪ 顿悟 ▪ 改变

我的儿子今年13岁,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。和许许多多父母一样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摸爬滚打,时常在“猫妈”和“虎妈”之间交替角色。一年又一年,孩子在成长,我在摸索,与儿子相处的十几个春秋,不断上演着相爱相杀的故事。


让我最苦恼的就是孩子不积极主动,不自律专注。吃饭,刷牙,写作业等等一系列本该是孩子自己的事,到最后都是弄的家长疲惫不堪。我儿子是那种磨磨蹭蹭,不催不动,吼着催促,骂着催促才动一动的孩子。每个周末要检查他作业时心里就默念着“不要发脾气”三遍。因为儿子的作业质量可以用“豆腐渣工程”来形容。数学马马虎虎完全没有过程,不合规范。语文阅读,没有仔细读题,浓缩型解答,甚至漏题,字迹潦草。检查的过程中,一旦听到孩子的自我辩解,一股无名火按不住就蹿上头,他的振振有词令我深感力不从心。久而久之,我慢慢地悟到儿子的这种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: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不够,他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归咎给了家长。此时,我顿悟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错误。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,寻找拜读各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来提升自己。

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“外部的推力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永远不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因为总有人替他效劳。”回想过去,无论是悉心规划,还是看他拖沓时就大骂,唠叨说教,这些都是属于外部压力。想着十分敏感的儿子,而我又是一个急脾气的性格,一着急就难以控制住把所有的不好的情绪全部发泄在他身上,那一刻只顾自己痛快。想到这些心里难免对他感到愧疚。

意识到之后,总结了儿子身上的问题1.注意力集中时间短。2.完全没有时间概念 3.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。同时也总结了自己的错误的教育:总是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,过于注重分数,时常剥夺孩子的选择权,打骂式的陪伴。自我改造之后,我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保证态度平和,不仗着父母的权威打骂,实在没控制好就主动向儿子认错。借鉴了书中的情感引导,实践下来感觉下面几点特别有效果:

1. 了解并尊重孩子。

2. 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,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做了解他良好的机会。

3. 对孩子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共情和支持。

4. 避免否定,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。

5. 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“分享权力”的平等关系,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。

家长开放日,我鼓励孩子参加亲子朗诵比赛,普通话并不标准的我,为了陪伴锻炼他,我也硬着头皮积极投入;古诗文吟诵大赛中也出现了孩子的身影,课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,开小差的现象逐渐减少,课余时间乐意参加体育运动......孩子在逐渐改变,我也在逐渐改变。

改变的过程虽然算不上一帆风顺,但是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还是很让我欣慰的。自己也体会到作为父母也要有终身成长的意识,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。尤其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做到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。